阅读历史 |

第88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朝廷,又启用了剿贼最有经验的阎王军去中州

越是这个时候,我们边关重镇越不能自乱阵脚!鞑靼人最喜欢干浑水摸鱼的买卖。

粮食的事情莫要声张,容我想想法子”

可怜的总兵大人思前想后。

最后想到的法子就是:

他要向便宜大舅子,贵妾倪氏的嫡兄,倪氏商行的掌权人,私人借一百万两银子!

粮价疯涨,过冬的棉花之类只会涨得更高。

现在商队加护卫军都带不回这些东西,那他们只能拿着银钱在怀庆府用市价购买!

算来算去,一百万两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明年秋收。

这笔借款对任何世家都不是一笔小数。

赵牧云为了达成目的,还回侯府对倪姨娘很是下了一番功夫,又是甜言蜜语,又是身体力行。

情绪价值拉满。

倪姨娘被哄得美滋滋,最终还是给远在吴越的父

兄写了信。

信里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,边军军户们的不易,自家侯府是如何为边关殚精极虑云云。

信上的墨迹都还未干,赵牧云就急吼吼的收了起来。

并让侯府大管家,亲自带着倪姨娘书信去吴越

宝贵的人类幼崽

侯府管家才离开怀庆府没两日。

边城五大卫所的中下层兵卒们,就得知了倪氏商行运粮回来路上被抢的消息。

谁家没有爹娘和兄弟姊妹啊?

一时间,卫所中人心浮动。

随着这个坏消息传回军属们的耳朵中,边城四万多户军属都坐不住了。

当爹做娘最关注的,还是那个伤亡名单。

护卫商队这种活计,本该是轻松且没有什么风险的。

每年都还要在内部竞争一番才有机会跟去。

现在听闻被流民抢劫并杀害了一百多人的消息后,军属们同仇敌忾。

再一想到被抢走的粮食,军属们对流民的愤怒到达了极致。

但对上赵牧云这个总兵大人,他们更是有话说:

“其他八个重镇的总兵大人是什么样的,咱边城的军属们不知道。但赵总兵这么多年来,是怎样想尽办法让咱吃饱饭的,我们心里有杆秤。”

“就是,总不能真指着总兵大人借钱给大伙儿买粮吧?咱得自救啊!”

“对,虽然眼下的市场粮价不低,但好歹才刚秋收不到一个月!等到年前年后这价还不知道要涨成什么样,现在囤粮正合适。”

“买,咱们将家里的银钱全换成粮食。”

“”

隔日,顾不得沉浸在悲伤中的军属们,为了还活着的家人。

迅速清点了家里的银钱,结伴冲去了怀庆府。

只有四条主街的小小怀庆府,七家米粮铺和十来家杂货店的门口,很快就排起了长队来。

看着这么多人拎着大麻袋去排队买粮。

城里的老百姓们怎能不恐慌!

人从众!

大家都在抢,咱家也要买。

各种麦类、粟、黍、粳米最受欢迎。

豌豆、荜豆、黑豆、大豆、豇豆、小豆、雁豆等豆类也能当半个家。

这些都在抢购范围内。

家庭再不富裕的人家,囤个一两石粮还是没问题的。

不到三天时间。

怀庆府的所有粮店和杂货店的仓库,都卖空了。

然后,又有小道消息传来。

说是数十个上了年纪的老农推测,今年会是个寒冬!

西北边塞冬日是真冷啊!

继疯狂抢购粮食后。

又有人囤盐、棉花、木炭、棉布等过冬用品。

一时间,怀庆府的零售业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繁荣。

不到七日就将一年的存货卖掉的小商户们,已经打算跑一趟九百里外的金州关,再进些货。

而那些东家在各州府都开了连锁店掌柜们,纷纷向总部西京城打申请。

求总部迅速调货,调多多的货。

只是吧,这请求传回去后。

一等,没等来人。

二等,没等来货。

他们哪里知道。

远在西京城的大东家都出不了城!

城里各大商家的货品和仓库都被守军征用了。

而破军在强攻十次未果后,现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。

只在西京城附近不停的招兵

另一面。

借了千百年来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光。

流放队伍在接下来的路程中,算是从流放以来走得最顺畅的一段。

尤其是关陇古道。

沿途还能看到汉唐时期五里一燧,十里一墩,三十里一驿,五十里一寨的遗址。

一件件古拙的石雕、一个个残破的条石、一条条车辙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